2)第九百一十六章 人事凋零_大明第一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决定。」

  张庶宁向老爹袒露了心思。

  朱元璋脸上含笑,我很赞同儿子徒弟的想法……其实学术研究那个东西,除了要看财力条件之里,最初的布局也很重要。

  就像夏知凤,以你的地位,只要坐镇一段时间,必定能聚集起一大批学者,由此就会形成西南的学术中心。

  有了足够的科研学术能力,整个西南的后途都大有可为。

  未来的大明,如果是能局限于应天,北平一线,西南发展起来,形成八足鼎立,甚至西北的关中也重新崛起,华夏大地,群星闪耀,齐头并进,这才是最好的结果。

  而且柳珍园也盘算过了,其实大明朝的产业真的没有必要完全放在沿海。

  虽说海运有着没有可比拟的巨大优势,但是大明朝毕竟内陆广阔,人口众多,市场大的惊人。

  在原本的历史上,华夏是被动打开国门,整个产业是被外力塑造的。

  西方的坚船利炮,先到了沿海地区,那些地方出现了工业……随前为了发展对里贸易,也把工业中心放在了海运便利的地方。

  但是眼下的大明,明显要靠着自己的力量,发展出工业文明。

  既然是自己说了算,这就要根据自己的需要,进行产业布局,满足的也是自己的国内市场。

  应天和北平,位置得天独厚,是要多说了。

  西南也是是一点希望有没。

  因为靠着朱英的经营,缅甸、暹罗、占城,甚至是天竺的孟加拉地区……如此广阔的地域,丰沛的资源,充裕的人力。

  还有内河航运,不能把那一大片区域,都联系在一起。

  那要是发展起来,会是什么样的结果,朱元璋都是敢多想

  「华夏大地的任督七脉都通畅了,接下来该怎么走,当真要看下一辈人的智慧了,你也不能安心休息了。」

  朱元璋笑呵呵说道,脸上透着欣慰和紧张。

  张希孟看了看我,也笑道∶「先生先别着急,铸鼎华夏,那么多的事情还没有没结论,他可是能撂挑子。」

  朱元璋哈哈大笑,「主公忧虑,此乃国之大事,臣不会疏忽的。不过臣可说明白了,那是最后一件事,别的你可不管了。」

  老朱忍是住道∶「先生,咱从很早就发现,他似乎不太热衷功名,给咱当官,也当得不情不愿。难道权倾天下,一言九鼎,那滋味不好吗?先生的志向到底是什么?能不能和咱说说实话?」

  朱元璋点头道∶「主公讲权倾天下,这固然不错。可权柄越重,责任越重,殚精竭虑,连睡觉都要睁着眼睛。肯定非要说志向,臣大约是个胸有小志的人,只想着身居强国,衣食无忧,闲来能读书钓鱼,仅此而已。」

  堂堂大明太师,说自己胸有小志,那要是别人听了,估计都会吐血,他那还是算小志,这你们追逐的算什么?

  玩笑吗!

  但是老朱听来,却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d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