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七百八十四章 赌上一切的朱标_大明第一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孟就在说这事,并且已经做了安排,彼时不理解的人居多,张希孟几乎是顶着所有压力,勉强向前推行。

  现在朱标后知后觉,明白了先生的厉害。

  可还剩下一个问题,到底要怎么办?

  具体怎么利用工商的力量,打破现在的僵局……朱标不得不召集群臣,商议这事情,以孙炎为首的朝中重臣,齐集一堂。

  有关讨论早就有了,此刻大家伙也都心里有数,到底要怎么办,其实也算不得毫无头绪。

  “殿下,说到底,还是要把人从土地当中,释放出来……要改变原来的方略,让整个大明都动起来。”

  孙炎刚刚说完,汪广洋就道:“孙相,一直以来,我们做得都是让老百姓静下来,要解决流民的问题,要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,吃饱肚子。骤然逼着百姓动,这事情可是不小啊!”

  孙炎点头称是,“确实如此,也幸亏张太师早早布局,现在才有机会。我的意思,要打破一个个堡垒,重新塑造大明的格局,才能有机会!”

  孙炎讲的是什么呢?

  说起来也不复杂,就拿粮食为例,大明现在真的缺粮食吗?

  很显然不是这样的,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粮商,他们手上囤积了相当数量的粮食。粮食丰收的时候,从老百姓手里收上来,然后等到青黄不接,再拿出来贩卖。

  一转手之间,至少有三五成的利润。

  算是囤积居奇吗?

  自然也算,可问题是这种人太多了,遍及南北,多如牛毛。大明朝廷能管到主要的城市,能管到交通要道,但是还有太多的地方,根本管不到,也无从管理。

  说白了,这就是农业社会的常态。

  在农业社会,匮乏是常态,因此从上到下,都养成了储藏的习惯。

  粮食,布匹,很多地方,干脆存钱,把钱放进地窖里,硬生生弄出了钱荒。

  因为大家伙都知道,物资宝贵,粮食值钱,只要存着,就肯定能升值。

  这种病态的观念,让商品资金陷入停滞,失去了流通,一旦某地出现了灾荒,那么对不起,没有其他地方补充,只能粮食价格暴涨。

  如果朝廷的救济不到位,就会出现流民。

 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,难度也不算太大,一个最直接的办法,就是搞到足够的商品,变得不再紧缺,然后硬生生砸下来,告诉所有人,规则变了。不要想着积累物资,而是要想着创造更多的财富。

  “殿下,还有诸公,这事情在大明,并不是没有先例,比如长芦盐场,现在大明的盐价如何?你们应该都心里有数吧?”

  孙炎又抛出了一个例子,这一次尚在迟疑的众人,也渐渐改变了想法……没错,似乎有些道理啊!

  当初收复北平,开辟长芦盐场,筹措军费养兵,修长城。

  现在过去了这些年,审视当初的做法,绝对是非常成功的。

  元朝承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d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