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七百六十六章 后继有人_大明第一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多,竞争就激烈,管理起来,难度也更大。

  这也是张希孟决心辞相著书的原因,他是希望找到未来的出路,不然这么下去,大明的未来可不会太好。

  老朱低头沉吟,他已经没有多少看热闹的心,反而凝重起来,低声道:“先生,那伱看田赋会怎么样?”

  张希孟稍微思忖,就说道:“田赋只怕是要减少很多了,接下来就算重新主持一个分田,也不能用梯次税率,只能采取固定税率,南北的情况,稍微不同,税率多少,还要最后确定才行。我的预估,最终大明的田赋,能稳定在两千五百万贯,到三千万贯之间。也就是说,还不足现在的六成。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缺口,很快就会落到我们的头上。”

  张希孟叹道:“当年采取梯次税率,一来是想多收点钱粮,二来是抑制大户,通过税收,达到平均土地的目的。现在看来,人口的增加,已经不允许我们这么做了。总而言之,接下来的大明朝,需要在财税上面,做出巨大的调整。说白了,一定要充实国库,要让户部能够运转下去。”

  “李善长虽然也懂得理财,但是他的思路不行,解决不了冒出来的新问题。必须换人才行。当然了,接下来该怎么办,需要如何调整,还需要详细的调查,需要上上下下,展开一场大讨论。从朝廷到各地布政使,田赋,商税,都要全盘讨论,最终拿出个方案。财税关乎一国盛衰,不论哪一朝,由盛而衰,都是栽在了财政上面,我们必须慎之又慎。”

  ……

  面对张希孟的这一番论断,朱元璋已经彻底息了看热闹的心了。

  他才是这个天下的主人,面对这么大的危机,甚至是生死劫难,老朱不认真是不可能的。

  “先生,你有什么高见吗?”

  “我的办法也不多,大约就是对内对外两条路。”张希孟道:“先说对外吧,这就是我一直提倡发展工商,重视外贸的另一个原因。因为田赋这个东西,不但有上限,而且会随着人口增加,而大幅度下降。丝毫没有逆转的可能。所以只是建立在种田上面的励精图治,不管怎么弄,都是治标不治本。”

  “再有,我认为需要改革财税的分配,要把财权收回到朝廷,尤其是国库,必须有绝对的主导能力,我们这么大的国家,如果国库没有绝对的控制力,下面就会各行其是,违背朝廷的意思。毕竟拿不出来钱,就没人给朝廷干活,这事情放在历朝历代,也都是如此。”

  老朱认真听着,随即道:“先生所言极是,那你准备怎么办?”

  “我的想法是讲田赋固定为地方税,而朝廷则是专注商税上面。”

  老朱想了想,忍不住道:“能不能说得仔细点?”

  “主公,田赋虽然有上限,但毕竟总数不低,而且相对稳定。再有土地兼并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d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