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镇校之宝_大明第一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姓,又有多少田地,人均土地多少,人均口粮多少,老百姓能承受多高的税赋,又有多少消费能力……这些只要用心,大致都能算出来。

  有这些数字打基础,只要不是太糊涂的人,都能知道,哪些事做不得!

  比如不顾老百姓承载能力的横征暴敛,比如大兴土木,广征民夫。

  按照过去的儒家主张,该怎么处置这类事情?

  劝阻皇帝,爱惜百姓,行仁政,用王道,不要横征暴敛,实在不行,就放出大招,说是老天降下异象,天狗食日,地龙翻身……似乎也就仅此而已了。

  但是到了张希孟这里,只要学好了算学,就可以拿出扎扎实实的数据,将后果讲述明白。

  到了这一步,还是一意孤行,不愿意改变……那就是鼓励官吏们主动破坏。

  没错,张希孟构建的门下省,构建的官僚体系,就是这时候发生作用的。

  虽然很多官吏一肚子心眼,精于算计,推诿扯皮,敷衍搪塞,什么乱七八糟的手段都有,很让人咬牙切齿。

  但是他们还有一个经常被人忽略的作用,就是针对一些荒唐的乱命,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娴熟的机巧,华丽的辞藻,还有无敌的推诿搪塞的能力,给阻挡回去。

  至少他们不会让事情变得不可收拾。

  这就是张希孟对大明未来的勾画,只不过他仅仅是在江西一地讲学,距离推广全国,还有很大的距离,而且等着这些人才长大,成为大明的栋梁,真正掌握权力,还需要太长的时间。

  只能说张希孟播下了一粒种子,至多是种了一片田,距离丰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。

  “张相,接下来您是准备回京,还是去其他各处,继续讲学,弘扬教化?”刘三吾好奇道。

  张希孟一笑,“我还没有完全想好,陛下那边,估计看我这么潇洒自在,多半是要眼气的,我猜他要让我回京。眼下郑遇春也过来了,清理地方的三姑六婆,移风易俗,这事情他能干得很不错,也不需要我多说什么。”

  稍微盘算一下,张希孟发现,他还真没有什么要做的了。

  “还是那句话吧,用心教导学生,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!”

  刘三吾连忙答应,“我都记下了。”

  张希孟授课之后,返回了住处,这座不大的房舍,已经空了,就在两天前,张庶宁和姥爷姥姥悄然离开,去新的学堂了。

  没有了儿子围绕身边,张希孟还有些空落落的。

  所以他请了一个人过来,就是夏老爹!

  他从应天回来……没想到走了这一趟,竟然冒出这么多事情,夏老爹除了五味杂陈,还是五味杂陈。

  “张相公,知凤那孩子确实聪敏,不同寻常,她能成为张相弟子,是我家几辈子修来的福气!我,我无以为报,只能拜谢张相公!”

  说话间夏老爹就要跪下,张希孟连忙伸手,拉住了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d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