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养储君_大明第一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啊!

  几百年前,丢给了契丹,造成了多么惨痛的教训,经过这段时间的宣传,谁不知道?

  燕云之地,寸土不能丢。

  为了守住这里,为了让将士过得好一点……就必须倾注资源。然后就是开中法……其实只要走一趟,用心体察,仔细思考,很容易就明白了。

  把食盐买卖的权力,交给将士,自然是不免弊端,同样的道理,让文臣负责,交给盐道衙门,不还是一样!

  说到底,就是要把这块大馅饼,交给谁的问题。

  像明孝宗那种情况,靠着群臣辅佐,拥立登基,众正盈朝,君慈臣贤,为了避免麻烦,自然是让商贾向太仓输送银子,换取盐引。

  把钱都交给文官负责,盐利也由他们分配。

  至于说九边的商屯荒废,大量百姓逃跑,边军缺粮,军户困窘,战力严重削弱……对不起,皇帝陛下身边都是君子贤臣,暂时看不到这些武夫不是!

  朱标翻看送过来的各种公文,开始揣摩先生的治国方略。

  渐渐的,他也有了些体会。

  首先自然是修烽火台,以求安全,接着是兴军屯,以求养兵。

  然后是办学堂,安顿军中子弟,让将士安心。

  而且为了聚拢财富,减轻将士负担,以开中法聚敛财富,开中法的核心,就是以食盐换取商贾向边地运送粮食物资。

  简单明白,一目了然。

  并没有什么复杂的东西。

  可是越是琢磨,朱标就越觉得这里面有着深刻的智慧在。

  朱标决定下一份的作业,就是分析开中法的好处。

  他提笔想写,但是好几次,都无从落笔。

  这倒不是说朱标不知道怎么写,而是有些东西跟他学的不一样。

  朱标思索了许久,还是决定来请教张希孟。

  他抱着一堆图集清册过来,凑巧的是,他的另外几个老师,比如翰林学士宋濂,还有高启,徐贲,竟然都在张希孟这里,他们似乎刚刚商量了一些政务。

  朱标一来,大家伙脸上都带着笑意。

  张希孟让朱标坐下。

  “殿下,你上一篇文章写得很好,中书省那边乖乖批了三百名官吏的任用,又给了二百所学堂的名额,还从户部弄来了三十七万贯办学专款……这都是殿下的功劳啊!”

  张希孟笑呵呵道,还把中书省的批文递给了朱标。

  朱标脸上微红,不好意思道:“先生,这,这都是父皇安排的。我写的也算不得文章,润色太多,都是父皇往我脸上抓肉,我还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!”

  张希孟笑道:“没什么好害怕的,德不配位,才有麻烦。以殿下的身份,加上殿下的用心,写这篇文章,恰如其分,谁都只会拍手叫好,至于些许润色,不算什么的。毕竟宋学士他们就是干这活儿的。”

  宋濂笑道:“确实,殿下用心良苦,写出了将士们的艰难,摇旗呐喊,也是应该的。”

  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d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