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变,从教育开始_大明第一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

  这小子才干这么点活儿,就叫苦连天。

  这可不行!

  “朱标,你是当大哥的,要给兄弟们做个表率,往后你有空就来这一片,学着种田。还有,让你娘带着你养蚕,采茶,纺纱织布,你什么都学点,没有错的。别觉得那是女孩子干的事情,张先生不还喜欢织毛衣吗!咱们国库财税三成就靠着丝绸,茶叶,马虎不得。”

  朱标真的哭了,我想换个爹,在线等,十万火急。

  金陵这边,朱元璋拿张希孟的这套主张,教导儿子,在山东,却是要用这一套主张,来培养人才。

  “张相,我记得在几年前,你就讲过,以民本立学,讲的是衣食为本,日用为道……现在想来,差不多到了落实的时候了吧?”

  刘伯温笑呵呵道。

  一项主张,从提出到实践,从书本变为现实,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情。

  你有什么主张,必须有什么配套的措施落实下去,不然就是空谈。

  拿儒家来说,人家自诩士大夫,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,认为功名只在书中求,然后人家就鼓捣出了一整套的科举学堂体系,从官学到书院,一应齐备。

  考取了相应的功名,就能获得相当的待遇,真正实现了颜如玉,黄金屋,一站式购齐。

  哪怕你七老八十,又老又丑,肾虚腰疼,半夜盗汗,穷困潦倒……只要能考上功名,立刻就成了十里八乡的一枝花,无数人争抢着攀附。

  这倒不是说是对的,问题是人家从主张到实践,逻辑闭环了。

  当初张希孟总结出衣食为本,日用为道。主张亲民爱民的民本主张……但是要怎么落实,还缺了关键一步。

  所以说想要取代儒家,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情。

  眼下的复旦学堂,就是关键的一步。

  “伯温先生,确实是到了这时候,只是要怎么设置,还需要推敲一二,总之,不能跟国子监一般。”

  刘伯温当然表示赞同,国子监说到底还只是培养官吏为主,各地精通文义的青年才俊,经过推荐,进入国子监。

  而在国子监之中,设立率性、修道、诚心、正义、崇志、广业六堂,光是听名字,就差不多知道是干什么的。

  课程也主要是,四书五经,以及律令、书、数、《御制大诰》等等。

  考核方式则是每月试经、书义各一道,诏、诰、表、策论、判、内科二道。

  每日习书二百余字,以二王、智永、欧、虞、颜、柳诸帖为法。为的是能写出漂亮的馆阁体,满足官场公文需要。

  虽然这些年也把张希孟讲的东西,引入课堂,但也仅限于张相又说什么了,大家伙了解一下,考试的时候可能用得到……仅此而已。

  “复旦学堂,不是以培养官吏为目的,而是以培养百工百业人才为先。因此经义文章的课程,必须削减压缩。设立农科、工科、医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d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