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百八十九章 张希孟的为臣之道_大明第一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民,用之于民。中原凋敝,都是这帮人的错,让他们干活,服苦役,恢复中原民生,不是正好吗!”

  “貌似不是那么好。”

  张希孟苦笑着摇头:“贾公,你也知道,这次大战,咱们光是在山东,就动员了几十万百姓,山东刚刚归附大明,饱经战乱之苦。如此大举抽调人员,更是会影响农时。因此主公的意思,要把一半的牛马送去山东,借着这一次均田,让百姓得到一点实惠。”

  贾鲁略怔了怔,山东因为毛贵的原因,确实比中原好不少,但也仅此而已。依旧十分贫苦,生计艰难。这一次山东父老倾力相助,不给回报,那是说不过去的。

  朱元璋这么决定,完全是情理之中,就连他都没法说什么。

  “那,那不是还剩下一半吗?我,我不嫌少。”

  张希孟更加无奈了,“这一半也有点麻烦,需要说服一个人。”

  贾鲁毫不在意,“张相,天底下还有什么人说服不了?你的这张嘴,都能把死人说活了,就算陛下也扛不住啊!这都不是什么事。”

  张希孟绷着脸,低声道:“那皇后呢?”

  贾鲁顿时怔住了,“这,这怎么还有皇后的事儿?而且咱们皇后,那是出了名的贤明,她要是知道中原凋敝,民生艰难。没准还会主动送过来呢!又有什么麻烦?”

  “您老有所不知啊!”张希孟道:“为了这一次大战,皇后在应天筹措不少军需物资。尤其是钱款一项,还没正式开战,就借了八百万贯宝钞,到了现在,我估计至少在一千二百万贯以上。她虽然没说,但我也清楚,皇后娘娘指着这些缴获,还利息呢!”

  “还利息?”贾鲁瞪大了眼睛。

  “没错,本金是还不上了,但是利钱总要给吧?不然的话,朝廷的信用就破产了。咱们苦心维持的宝钞,可就要步大元宝钞的后尘了。”

  贾鲁一听这话,顿时冒出了四个字:开河变钞!没错,大元朝就是因为这四个字,弄得天下大乱,国破家亡。

  结果到了大明这里,要治理黄河,恢复中原民生,依旧是宝钞的问题。

  还说不一样,这不是一模一样吗?

  “张相,你,你有什么良策没有?”

  张希孟轻叹了口气,“良策也谈不上,就是多印宝钞呗!”

  “不行!”贾鲁几乎下意识吼了出来,你还真想重蹈覆辙啊!

  张希孟微微一笑,“贾公,事情不像你想的那样。宝钞这个东西,固然不能滥发,但是多发却未必是坏事。咱们现在一口气吞下了山东,河南,疆域增加了这么多,商贸往来,恢复民生,处处用钱,适当多发一些,只要控制住节奏,是没有问题的。”

  “不过有个前提。”

  “什么前提?”贾鲁依旧犹疑。

  “前提就是要等着一季庄稼种下去,最好看到了收成。到时候依旧收获,发行宝钞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d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