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难为和尚_大明第一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数字罢了。

  这就是陈友谅等人的真相,他能抓住的只有亲信将领,后来亲信损失光了,就剩下家人兄弟,最后连兄弟都弃他而去,陈友谅也就成了孤家寡人,众叛亲离。

  由此可见,为了一家一姓之荣华,为了升官发财,封妻荫子,这种目标,并不能获得大多数的人认可。

  而成就大业,必须要万众一心。

  要想万众一心,则行事必合乎天理!

  到了这里,张希孟又很不客气地将“天理”两个字抢了过来!何为天理?天理自然不能是一人之天理,

  天理必定是为了公心,为了万民百姓,必定是用意良善……例如均田!

  只有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,才能得到大多数的支持。

  一往无前,所向披靡!

  天理至公,一视同仁。

  故此对待百姓,并不会区分出身,在乎来源……关键是要认同天理,秉持公心,愿意为万民做事。

  只要能做到这些,不管是汉人、苗人、蒙古人,皆可以用之,而用这样的人,百姓获益,朝廷得利,国富民强,指日可待。

  反之,即便是自己人,心术不正,也会遗祸无穷,甚至会造成更惨重的损失。

  所以接下来务必要打破门户之见,消除前后之别,杜绝乡亲抱团,不允许排斥外人……一切量才录用,开诚布公。

  很显然,张希孟的这番阐发,等于是给接下来的大规模整军定调子,确立原则。用心之深,自不必。

  正如张希孟所,要成大事,必合乎天理……历来所有的大事情,都是道理为先。

  一场席卷大明朝野的变革,正在酝酿着。

  大家伙都在翘首以盼,想要知道张希孟接下来要如何落子……可就在这时候,突然出现了一篇文章,矛头所指,正是张希孟。

  对方言辞犀利,直接痛斥张希孟,是欺人之谈。

  讲什么一视同仁,现在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,张希孟根本没有一视同仁,恰恰相反,还用尽心思,设计陷害。

  尤其是按察使姚广孝,更是心思歹毒,处事不公,是十足奸佞!

  张希孟也是骤然一惊,他倒不怕人骂,只是这一次把姚广孝也加上了,还是在这么个关头,到底是什么事情?谷胿

  张希孟没有立刻反应,而是派人暗中调查,用了不到两天时间,就有了结果。

  撰写这篇文章的,是一个年轻僧人。

  而且还是个考试落榜的僧人!

  他在悲愤之下,写了讨伐张希孟的文章,也不知道怎么回事,就流传了出去。竟然还有人效仿报纸,用一模一样的方式,印了几千份出去,四处散播。

  百姓只当是朝廷发的,买到手里,看过之后大吃一惊,竟然有人打脸张相公,可真是出了大事!

  难道是上位要对张相下手了?

  种种猜测,甚嚣尘上,乌烟瘴气,乱成了一团。

  这么大的动静,就抓了个年轻僧人,无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d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