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来的官制_大明第一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他把一個衙门调到了内阁之下,这个衙门就是国子监!

  未来的国子监下辖太学,作为全国最高学府,里面要保有相当数量的行业专家,这一批人要担负起经筵职责,同时给各种政策提供专业背书。

  也就是说,未来内阁提供给皇帝的意见,要偏向专业,偏向学术,而内阁容纳了这些专业人才,也要变得更扁平化,这样一来,也就避免了内阁直接侵夺相权。

  而有了这些专业人才汇集,也能抗拒中书省的压力。

  还是那句话,没有千年不漏的大瓦房,张希孟也仅仅是把活儿做得更细一些,尽力避免已经出现过的失误。

  建议,决策,执行……这三个最核心的权力确定下来之后,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,无非是按照历史上填充呗!

  首先平行中书省,设立御史台,监察中书省,然后升格拱卫司为锦衣卫,名义上隶属内阁,实则直接归天子统御。

  在中书省下面,填上负责总算的度支局,然后在六部之外,设立监督六部的六科。

  再有就是军务上,大约也就是五军都督府一类的,交给朱元璋自己决定就好了,只要把级别保证了,也就没问题了。

  实际上国初的这帮功臣悍将,他们不欺负别人就好了,谁还敢欺负他们?

  纯属瞎操心。

  面对着自己编织的这张大网,张希孟总体上还是满意的,中书省还是要保留的,甚至以后还要多增加几位尚书,不过到底是独相还是群相,那就要朱元璋自己看了。

  加入了内阁,压制了未来可能冒出来的宦官势力,又能给皇帝提供咨询建议,同时隐隐能约束皇帝,打消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。

  属于非常稳妥的一步棋。

  张希孟也不敢说就是历代职官集大成者,但最基本的框架,该有的都有了,主要能考虑到的问题,也都考虑到了。

  似乎也没有什么要增加的了。

  可张希孟反复观看,拧着眉毛,总觉得还缺什么东西,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玩意。

  一个让未来大明朝超越一般王朝的东西。

  张希孟思忖了再三,突然灵光一闪,在中书省,内阁,御史台平行的地方,又添了一个衙门。

  门下省!

  作为三省之一,门下省侍中之职,掌出纳帝命,缉熙皇极,总典吏职,赞相礼仪,以和万邦,以弼庶务,所谓佐天子而统大政者也。

  凡军国之务,与中书令参而总焉,坐而论之,举而行之,此其大较也。

  门下省有众多职权,可以同中书一起,讨论国政,但归结起来,最紧要的一项就是封驳。

  如果门下省觉得不妥,可以驳回皇命,这是一项非常了不得权柄。

  因此自从设立三省以来,首先执掌行政大权的尚书省被架空了……随后就是负责起草旨意的中书省跟负责封驳的门下省较劲儿,这两省的老大互有胜负,交替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d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