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_大明第一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空,可以肆意飞扬,但是总归要入情入理,要引人入胜……结果高明写了一个书生和妻子的爱情故事,结果从设定到情节,处处都透着怪异,既不符合朝廷法度,也不符合世俗人情。

  这是要诚心折磨读者吗?

  朱元璋经过这些年的磨砺,已经很有经验了,他很快就看明白了怎么回事……种种不合常理的地方,归结起来,就是身为读书人,在元廷治下,无可奈何的处境。

  他们不愿意当蒙古的官,但是朝廷皇榜下来,也要进京考试,也要做官。已经娶了妻子,丞相要榜下捉婿,招上门女婿,尽管不同意,但是碍于对面的势力,也要勉强答应。

  这如果是在宋朝,大概率是要痛斥权贵,抵死不从,展现绝世傲骨的。

  只可惜,这是大元朝,人家蒙古皇帝不吃这一套。

  所以读书人只能别别扭扭,委委屈屈接受了命运的安排。

  而且仔细推究,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设定,书生蔡伯喈轻易就考上了状元,一下子就被丞相看重了。

  他自己不愿意,但是人家拼命把官职美女塞给他。

  大约这就是文人白日梦似的自我膨胀吧!

  觉得自己狠了不起,谁都离不开他。

  朱元璋觉得剧情别扭,人物矫揉造作,根子就在这里。

  这个蔡伯喈,正是高明这帮文人的真实写照。

  顺着男主角,故事梳理到了这一步。

  接下来就是女主角的剧情了……她在丈夫走后,一心一意,孝敬公婆,为了让二老吃点好的,她把首饰典当了,给公婆吃米粮,自己吃糠。

  随后二老去世,赵五娘把头发典卖了,换来了棺材。

  古人也会卖头发吗?

  还真不是瞎编的……身体发肤,男人自然是不能随便卖了,但是女子在关键时刻,还是可以的。

  比如戏文里,秦香莲就卖过头发。现实中,陶渊明的祖父陶侃很穷,他的母亲就曾经剪下头发,招待贵客,帮着陶侃飞黄腾达。

  谷/span卖头发也算是戏曲当中的经典桥段,只是不知道古代也有那么多需要头发的秃子吗?貌似那时候还没有程序猿啊……

  再说回赵五娘,她安葬了公婆,决定进京寻找丈夫,还背着琵琶,一路弹唱乞讨,要着饭,就进京了。

  毫无疑问,赵五娘是个标准的贤妻,照顾公婆,自己吃糠,忠贞不二,任劳任怨……基本上满足了大多数男人对待妻子的幻想和要求。

  剧情至此,女主角进京,天雷地火,撞到了一起,该有个结果了吧!

  那不妨看看高明的高则诚老先生是怎么写的……赵五娘进京之后,在佛寺卖唱,为了寻找丈夫,还把公婆的画像挂了起来,等待丈夫辨认出来。

  很凑巧,蔡伯喈发现了画像,并且带走,赵五娘就追着找到了丞相府,还见到了牛小姐,情敌见面了!

  激动人心的时刻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d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