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开了_大明第一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也不是没有半点优势可言……随着老朱势力的扩大,手下的旧官僚越来越多。

  进了金陵之后,杨宪,夏煜归附了朱元璋,前面还有汪广洋,随后又添了范祖干、叶仪、许元等人。

  如果再把刘伯温推荐的宋濂、叶琛、章溢也算上,在朱元璋手下,已经形成了一股相当庞大的文官力量。

  别看给那些武将相比,他们不显山不露水,十足低调。

  但是他们的想法都差不多,毕竟是在元廷混过的,也习惯了儒家思维。

  李善长有把握笼络这些人。

  相比之下,张希孟这边,倒是提升不大。

  说不定有朝一日,老李能彻底压过张希孟也不一样。

  “经历,我以为李参议所讲也的确是个问题,我们这边有诸多政策,如果说不清楚,确实会有麻烦。再有如今加起来也有十几个府,几百万人,确乎应该想办法号令部下,只是不要惹来四方围攻就好。”

  张希孟一笑,“照这么说,就要先自称国公了?伯温先生以为哪个比较合适?”

  刘伯温苦笑,“上位身在江南,能用的无非是楚国公、越国公和吴国公……楚地主要在天完治下,越国在方国珍那边,且太过偏僻,上位下一步最好就是自称吴国公。以吴国名号,统御地方。”

  张希孟没有说什么,历史上老朱的确在攻陷了金陵之后,不久就自称吴国公……倒是老朱称王比较晚,直到击败了陈友谅,奠定了南方大区王者地位之后,才称吴王的。

  但是这里面还有个问题。

  “伯温先生,就算主公称吴国公,但是纪年要用哪个?”

  刘伯温无奈苦笑,“如果用至正,就是大元的吴国公,用龙凤,就是韩宋的吴国公,事情还是那样,没有什么改变……我想破了脑袋,也没有想到办法!”

  刘伯温沉吟了半晌,突然道:“经历,你看这样可以不,是否能暂时称臣元廷?”

  “什么?”张希孟勃然大怒,“伯温先生,你在说什么?”

  刘伯温无奈道:“张经历,我以为暂时称臣元廷,积蓄实力,而后挥师北伐,也没什么不妥,大丈夫能屈能伸,也是情理之中……”

  “不!”

  张希孟断然拦住刘伯温。

  “伯温先生,你可知朱家军何以能走到今天?”

  “这个……自然是上位英明,经历睿智,诸将用命……”

  “不!”张希孟长叹一声,“归根到底,是因为我们有理想,有坚持。驱逐胡虏,恢复中华,是我们的主张,均分田亩,救济斯民也是我们的主张。这是我朱家军的底线,如果投降了元廷,日后还怎么号令天下,驱逐胡虏?”

  刘伯温再度语塞,竟无言以对。

  其实后世有关朱元璋的误解,不在少数……比如说朱元璋是小明王的臣子,后来小明王死了,自然而然就是老朱弑君,有些影视作品,还煞有介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d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