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百三十二章 图谋天下的雄心_大明第一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百万人,其中城市的人口不到十万。

  供养比例大约是九比一。

  在农业比较发达的宋代,一个农民辛苦劳作,大约可以生产三个人的口粮,这个比例一直到化肥农药农机大规模普及之前,都是差不多。

  一对夫妻,辛苦一年,除了养活自己,养活孩子,最多那就拿出一个人的口粮,到市场上交换。

  也正因为如此,在农村,哪怕七老八十,只要还能动,就要干活,不然谁也养不起一个白吃饭的。

  先是就是这么残酷,所以在某些地方,才有几个兄弟姐妹,谁也不愿意赡养老人的情况,或许每一家的原因都是复杂的,但是归结起来,还是农业生产的剩余太少了,负担不了。

  这个情况在老朱治下,或许会好一点,主要是由于战乱,出现了大量的荒地,再加上鼓励兴修水利,大力屯田,一个农夫大约可以种出五个人的粮食。

  但也仅此而已了,等天下太平,人口生息繁衍之后,每个农民的流转田越来越少,又会重新下降回去。

  所以算来算去,一个农夫养三个人,一家农户供养一个市民,按照这个比例算,扬州城只要下降到四十万人,老朱治下的城市人口一共五十万,总人口一百八十多万,不到两百万。

  才能比较合理,能够负担得起。

  而且在当下,农业的重要性,是无与伦比的,所以还是要尽可能多的把城市人口转移到乡村去。

  青楼赌场这种,存粹消费的,又十分负能量的,肯定要作为第一批清理的的对象。

  接下来由于消费人口减少,扬州城大大小小的酒楼,茶馆,街边的铺子,也必须关掉大部分。

  针对这些人,就不强制迁居了,但是可以鼓励……比如你是开个茶摊的,觉得过不下去,可以主动上缴茶摊,然后拿到一张田契,还能得到一些贷款,当然是以市场券的形势,发给商贩,帮助他在乡村安家,耕田种地。

  如果五年之后,还想回城做生意,农村的土地还在,也不收回。

  这样一来,大部分经营不下去的,就都不得不返回乡村了。

  但是,也有一些作坊商铺,是绝对不能关门大吉的。

  那就是铁匠铺,家具作坊,医馆,药铺,纺织作坊,砖窑,陶瓷窑,造纸长,书坊……反正有关生产的行业,都必须妥善保留下来。

  哪怕扬州供养不下来,也可以迁去滁州,和州,甚至是濠州等地。

  这些都是关乎朱家军下一步发展的紧要行当,无论如何,也不能毁于一旦。

  其实这就是张希孟的厉害之处了,哪怕是李善长亲自操刀,他也断然不可能把工作做得这么细致。

  “除此之外,像什么私塾、当铺,还有钱庄票号,也都不能随便关了,我会安排人,去排查情况,为了接下来发行宝钞做准备。还有一件事,就是那些大户!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d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