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百三十一章 万岁_大明第一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衣食住行,笔墨纸砚,穿戴首饰,就更不用多说,光是各地云集的能工巧匠,就何止千人。

  如果再把青楼里养的小丫头,各个工匠的学徒工,还有给他们出租房舍的商贾百姓算起来,那就更不用多言。

  围绕了青楼画舫,能牵扯出来的产业,涵盖的范围,绝不会少于十万人。

  过去这十万人是靠着天下各地的富商名流,齐心协力供养,自然是十分轻松。

  可现在落到了朱元璋手里,总不能继续岁月静好,一切如常吧?

  就算是朱元璋想,那张士诚想不想?元廷答应不答应?

  李善长给朱元璋的信中,有一句最是关键……以三十万众之滁州,果能奉养八十万众之扬州乎?

  青楼画舫不同于别的地方,本身并不产生财富,又要金碧辉煌,处处匠心独具,还不是要靠着那些一掷千金的豪客买单!

  这时候再看看老朱的手下,就算从上到下,每个人都夜以继日,不眠不休地折腾,拿出所有心血供养,那也养不起这个产业啊!

  所以李善长出于最简单的算术常识,也提出了要封禁青楼的建议。

  老朱觉得有理,张希孟提出来,他自然而言就同意了。

  说实话,他们真没想那么复杂,更是跟能不能彻底禁绝青楼没关系,也不是要超越时代,只是单纯养不起。

  当然了,也可以置之不理,没有了客人,这些青楼画舫,自然就会衰败,老百姓走死逃亡,扬州的繁华不在。

  历史上,几年之后,朱元璋派遣缪大亨占领扬州,彼时登记造册,只剩下区区十八户!

  扬州百姓到底遭遇了什么,只怕都没人知道,也无法想象。

  所以在这个时候,封禁青楼,给这些人安排出路,把这些人力资源发挥出来,就是比较划算的方针了。

  还是那句话,有太多的政策,并不会考虑几百年之后,要解决的,也无非是迫在眉睫的难题罢了。

  张希孟想到了这些,也忍不住笑了。

  “李先生果然是老江湖,比起我可厉害多了。”

  朱元璋一笑而已,“他能想到的,你也能想到,咱就不信,你没有安顿这些人的办法?”

  老朱还是高明的,张希孟也考虑到了扬州的承载能力,他是从封禁青楼出发,逐步砍掉那些不产生财富的行业,把扬州变成一座作坊工场主导的城市,好跟滁州等地配合起来,形成城乡的经济循环。

  如果按照张希孟的思路走下去,也是要把扬州从达官显贵手上的金丝雀,变成朱家军的生产基地,只能说两个人是殊途同归,很难分出高下。

  既然意见都统一了,那就动手吧!

  要封禁的不只是青楼,也包括赌场,还有多如牛毛的丐帮,运河之上的漕工,这些全都是暂时用不上,也无力供养的。

  “主公,人固然是要安排到乡村,军屯,让他们负责屯田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d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